参考书:数字集成电路-电路、系统与设计,本文栏目对其重点进行精简化
1. 时序基础概念
- 时序分析的目的
对数字系统进行时序检查,判断电路是否可以正常工作(常面临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等问题),判断电路的性能等。
常常分析电压、温度、工艺(工艺角)等参数进行分析。
2. 时序分析的分类
- 静态时序分析(STA)
主要研究对象:建立时间、保持时间、传播延时
常用于分析同步时序电路(源时钟和目的时钟相同)
时序分析模型:
同步时钟/异步时钟
D触发器分割组合逻辑
一般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仿真,仅需要计算就可以进行分析,运行速度快。
不依赖于激励,根据穷尽信号路径上的器件就可以进行计算
常用方法是使用查找表——①输入跳变时间②输出负载(电容)→①传播延时②输出跳变(下一级的输入跳变)。
- 动态时序分析(DTA)
指门级仿真
主要用于异步逻辑、多周期路径
在FPGA中,将RTL代码综合利用综合工具综合成门级网络进行仿真,其中各种门级器件的逻辑是厂家提供的。 - 【时钟】沿
发送沿:发送数据的源时钟活动沿
捕获沿:接收数据的目的时钟的活动沿
源时钟:用于发送数据的时钟
目的时钟:用于接受数据的时钟
小贴士:在同步电路中,源时钟和目的时钟是同一个
4. 时序约束参数(重点)
即:建立时间tsu、保持时间thold、传播延时tc-q,同时我们引入污染时间tcd
- 建立时间:
对于捕获沿到来之前,数据需要保持稳定的时间
间接约束了组合逻辑的最大延时 - 保持时间:
对于捕获沿到来之后,数据需要保持稳定的时间
间接约束了组合逻辑的最小延时 - 传播时间(延时):
即 最大延时 时间
捕获沿50%(数据输入沿50%【注意:数据输入沿其实就是捕获沿!!!】)到数据稳定输出(输出数据50%)的时间
根据器件不同,可以分为组合逻辑传播延时tlogic和寄存器传播延时tc-q,详细见后文。
- 污染时间:
可以理解为 最短延时 时间——理想状态下
从输入“扰动”到输出“扰动”的时间,下文进行解释。
根据器件不同,可以分为组合逻辑污染延时tlogic,cd和寄存器污染延时tc-q,cd,详细见后文
所谓理想状态,指的是数据没有跳变时间,即数据跳变是瞬间完成的,数据跳变的90%、50%、10%是在同一个时间。
根据以上理想状态的定义,可认为一有扰动,数据就跳变完成。 计算污染时间和传播时间
现对图中四个时间进行解释:5. 各种信号路径、时序路径
信号的路径主要分为三个
时钟路径
源时钟路径&目的时钟路径
数据路径
数据起点:
对于时序逻辑电路,为某时序单元的时钟引脚
对于组合逻辑电路,为某逻辑单元的数据输入端口
数据终点:
对于组合逻辑电路、时序逻辑电路都一样,均为某单元的数据输出端口
异步路径(如异步复位)
根据路径可将分析类型分为
同步分析:时钟路径+数据路径
异步分析:时钟路径+异步路径6. 时钟参数两大条件(重点)
- 周期条件
保持时间条件
2. 时间偏差与抖动(重点)
理想时钟:
从时钟沿到各个单元的时钟端口的延时相等(即路径均匀);
同一个时刻,各个单元的时钟端的时钟相位相等。
实际时钟:
时钟偏差:各个时钟端口的时钟的周期没有改变,但是相位可能略有差别。
时钟抖动:时钟的周期存在一些差别,或长或短。1. 时钟偏差(Clock Skew)
- 定义与成因
指同一个时钟域之间,时钟信号到达各个寄存器的最大时间差
产生原因:
时钟源到达各个端点的路径长度不同
各个端口的负载不同
时钟网络中插入的缓存器不等 - 计算【全局偏差、局部偏差】
- 全局时钟偏差
- 局部时钟偏差
- 时钟偏差分类(正负)
- 正偏差
正偏差,即时钟延迟方向与数据流方向一致,如图所示。 - 负偏差
正偏差,即时钟延迟方向与数据流方向相反,如图所示。 - 利用时间偏差修补建立时间
【周期T】时钟偏差对于周期的影响
前文提到,负偏差使得实际逻辑计算的时间减小,为了填补裕量,只能增加时间周期,而提高时间周期会使得电路的性能下降。2. 时钟抖动(Clock Jitter)
- 定义与计算
定义:芯片某一给定点上,时钟周期宽度发生变化,或缩短或变宽
计算:
- 【周期T】时钟抖动对于周期的影响
因为时钟抖动是难以预料的,在确定时钟周期的时候,我们应该考虑最坏的情况,即$T-2 t_{\text {jitter }}>t_{c-q}+t_{\text {logic }}+t_{s u}$
即上图所示的③-④。因为这意味着周期T需要增加tjitter,性能降低 - 总结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