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书:数字集成电路-电路、系统与设计,本文栏目对其重点进行精简化
1. INV综述
- INV的数集模型
![图片[1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3cf3f144a01007755f6a.jpg)
由组成的图可以知道,INV是由两个CMOS管串联组成的。而CMOS的数集模型是理想开关+有限导通电阻or无限关断电阻,故INV的数集模型如下![图片[2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3d0ff144a010077584bd.jpg)
即两个电阻开关并联。
图中的CL表示晶体管的漏极电容、连线电容、扇出门的输入电容 - INV的特性综述
![图片[3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3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3d65f144a01007760ec4.jpg)
VTC(电压传输特性)
所有的工作点不是输出高电平就是输出低电平,如下图:![图片[4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4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3dcbf144a01007769b3a.jpg)
静态CMOS反向中PMOS和NMOS的负载曲线,原点表示直流工作点2. INV的静态特性
- 开关阈值(VM)
![图片[5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5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735f144a0100786fc97.jpg)
![图片[6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6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9c5f144a010078b356e.jpg)
噪声门限
![图片[7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7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77cf144a01007878ed5.jpg)
![图片[8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8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a2cf144a010078bb5d1.jpg)
3. 【重点】INV的动态特性——tp
- 设计角度
最小的传播延时
这是厂家最希望的
满足性能的同时,做到面积最小
面积最小,意味着成本最低。这里的面积取决于W,也就是选择合适的
根据扇出设计反相器链的级数
对于时钟树、复位树等需要多扇出的、且要求tp小的,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高扇出的反相器链
输入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对传播延时的影响 - 计算计算CL
CL =晶体管的漏极电容+连线电容+扇出门的输入电容.![图片[9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9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b73f144a010078d382c.jpg)
等效电阻Req
$R_{e q}=\frac{1}{V_{D D} / 2} \int_{V_{D D} / 2}^{V_{D D}} \frac{V}{I_{D S A T(1+\lambda V)}} d V \approx \frac{3}{4} \frac{V_{D D}}{I_{D S A T}}\left(1+\frac{7}{9} \lambda V_{D D}\right)$4. 【※重要】计算延时tp——计算、优化
![图片[10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0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c2cf144a010078e149d.jpg)
![图片[11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1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c54f144a010078e48f5.jpg)
5. 根据【延时】设计电路
![图片[12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2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d7ef144a010078fc687.jpg)
![图片[13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3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db9f144a0100790100f.jpg)
![图片[14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4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eacf144a0100791f155.jpg)
性能最好(tp-min)的反相器
![图片[15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5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f3bf144a0100793294a.jpg)
![图片[16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6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4f55f144a01007938059.jpg)
3. 反相链的设计
反相链结构图
![图片[17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7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2a6f144a01007990e2b.jpg)
![图片[18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8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34cf144a0100799fac4.jpg)
![图片[19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9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3a4f144a010079a7057.jpg)
例题![图片[20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0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452f144a010079b66bd.jpg)
6. 功耗
- 功耗组成
动态功耗:来源于电容充放电
短路电流:当输入电压在某一个区域时,使得上下两管同时导通,从而形成短路电流。
漏电流:属于静态功耗 - 动态功耗
- 工作过程——能量分配
来源于电容充放电![图片[21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1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3d0ff144a010077584bd.jpg)
![图片[22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2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4d4f144a010079c187c.jpg)
- 公式
![图片[23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3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51ef144a010079c8948.jpg)
- 短路电流引起功耗
![图片[24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4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572f144a010079d4aec.jpg)
![图片[25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5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599f144a010079d95ca.jpg)
![图片[26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6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5f4f144a010079e5dbb.jpg)
![图片[27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7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631f144a010079ed93b.jpg)
静态功耗(漏电流)
![图片[28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8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73af144a01007a092a2.jpg)
![图片[29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9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a98f144a01007a6510a.jpg)
7. 利用【功耗】设计电路
![图片[30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30] - VLSI设计基础4-反相器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79af144a01007a12c69.jpg)
【小贴士】:延迟最低的等效扇出系数为$f=\sqrt[N]{F}$