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考书:数字集成电路-电路、系统与设计,本文栏目对其重点进行精简化
1. CMOS电路的分类
静态互补CMOS电路
即常见的CMOS电路——开关模型=理想开关+有限电阻
门输出通过一个低阻连接到VCC和GND,输出为该电路实现的布尔值(0或者1)
特点如下:
高噪声容限(见(4)噪声门限)。
高输入阻抗,低输出阻抗
静态功耗可忽略(见(4)功耗)
动态CMOS集成电路
信号暂时存储在高阻抗电路节点上面的电容上——RC大
特点如下:
门电路简单、速度快
设计和制作工艺复杂
对噪声敏感![图片[1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d23f144a01007abc067.jpg)
2. 静态互补CMOS设计
- 何为互补CMOS
互补CMOS由上拉网络(PUN)和下拉网络(PDN)组成,每个输入都分配到上拉和下拉网络
如下图,以与非门为例:![图片[2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c3af144a01007a952a4.jpg)
![图片[3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3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c8cf144a01007aa4d5f.jpg)
- 规则
以NMOS管作为分析对象, 串与,并或
即,NMOS管串联,实现与非功能;NMOS管并联,实现或非功能。
其关系如下图:![图片[4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4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d77f144a01007acc27f.jpg)
为何是非?因为互补CMOS本身脱身于反相器,故自带非逻辑。
PMOS与之对偶![图片[5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5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deaf144a01007ae3d39.jpg)
【静态CMOS】分析逻辑门电路
CMOS管构成的电路分析,使用开关模型——理想开关+有限电阻+电容
以两输入与非门为例,如下图![图片[6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6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e78f144a01007af737f.jpg)
注意:有节点的地方,一般都有电容。如上图两输入与非门所示,两个串联的NMOS管之间存在节点,于是存在一个电容Cint;上拉和下拉网络之间存在节点,这个节点正好是输出结果的节点,为CL![图片[7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7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5f52f144a01007b0c6e1.jpg)
2. 【重点】如何确定晶体管尺寸
![图片[8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8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053f144a01007b24c66.jpg)
![图片[9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9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05ff144a01007b25c99.jpg)
![图片[10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0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076f144a01007b27e0f.jpg)
![图片[11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1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088f144a01007b2999d.jpg)
![图片[12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2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236f144a01007b54043.jpg)
![图片[13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3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247f144a01007b55a3c.jpg)
3. Elmore延时模型
【用途】:用于大概估算具有众多电容、电阻电路的延时,适用于【RC树】
最基本的公式:$t_p=0.69 R C=0.69 \tau$![图片[14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4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29bf144a01007b6007c.jpg)
![图片[15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5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2abf144a01007b61d49.jpg)
![图片[16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6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2cef144a01007b65a9f.jpg)
$\tau=R_1 C_1+R_1 C_2+\left(R_1+R_3\right) C_3+\left(R_1+R_3\right) C_4+\left(R_1+R_3+R_i\right) C_i$
于是![图片[17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7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32ef144a01007b70b24.jpg)
4. 【Elmore延时】计算复合门延时——【多扇入】
![图片[18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8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365f144a01007b78501.jpg)
![图片[19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19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860f144a01007c0e36e.jpg)
分析【多扇入】:
晶体管串联导致电阻增大,传播延时随着扇入数的增大而增大
一个门的无负载本征延时最坏情况下,延时约为扇入数的二次函数
实际应用中,一般扇入数不超过45. 降低【多扇入】的电路的延时
调整管子尺寸
——逐级加大晶体管尺寸,即在Elmore分析中出现最多次的管子的电阻应该减小(W增大)![图片[20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0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9a6f144a01007c35fd4.jpg)
尺寸:M1>M2>M3....>MN
重新安排输入
——关键路径上的晶体管应该靠近输出端。
关键信号:一个门的输出信号中,在所有输入中最后到达稳定的信号。
关键路径:决定一个结构最终速度的逻辑路径称为关键路径。
原理:越靠近输出端,信号需要经过的管子少,RC延时短。![图片[21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1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b0af144a01007c6bbb9.jpg)
1.重构逻辑结构
——多扇入逻辑电路拆解成若干个较低扇入的逻辑电路。
前面Elmore延时模型已经知道,延时和扇入数接近平方关系增长。
于是降低扇入数,可以降低电路的整体延时。
加入buffer隔开大扇入和大扇出![图片[22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2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b60f144a01007c7a2f5.jpg)
![图片[23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3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bc4f144a01007c911a9.jpg)
6. 延时和【扇出】
![图片[24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 图片[24] - VLSI设计基础5-CMOS组合逻辑门电路 - 我的学记|刘航宇的博客](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3f76c05f144a01007ca0f92.jpg)
7. 总结
关于逻辑门的延时,给出如下的公式进行描述
$t_p=a_1 F_I+a_2 F_I^2+a_3 F_O$
FI表示总的等效扇入,Fo表示总的等效扇出。
可见,延时与扇入成平方关系,同扇出成线性关系